


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同学的心理健康知识水平, 11月8日晚在松江校区8135教室,学工党委开展了名师讲坛系列讲座之——“汉字心理原型中的文学和哲学”专题培训,主讲人为华东理工大学的罗建平教授,讲座由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唐筱蓉副教授主持,各院系近50名研究生同学参加了此次活动。
罗建平教授,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,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研究所所长,兼复旦大学心理研究中心梦学研究专家、东方佛教心理学研究院副院长。主要著作有《夜的眼睛:中国梦文化象征》(2005),《汉字原型中的政治哲学》(2008)《汉字中的身体密码》(2011),《汉字情:符号中的情感世界》(2016),《汉字形意与中国传统文化》(2019) 等。罗教授长期致力于传统文化的综合创新,以汉字原型与周易原型为本土话语体系,探究人文学科的本源价值。
讲座一开始,罗教授为大家介绍了象形:汉字的特殊性。汉字具有图画性,由此带来情境性和象征性。汉字是直源文字,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和血脉;汉字的地质层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心理结构,这些是结构单纯的拼音文字难以企及的。所举的例子——赵元任《施氏食狮史》,为同学们形象的解释了汉字的这一特点。接着罗教授为大家详细讲解了文学词汇中的汉字意象,分别从水部首意象、女字旁意象、草字頭意象、心字旁意象等来拓展开。之后罗教授娓娓道来“汉字中的哲学智慧”,他坚信汉字背后的原型存在,认为汉字是一个自组织的原型系统,而不是信手拈来、可以任意指代的语言符号。汉字探源就是挖掘其原型力量,一种字的核能。我们在弄清汉字的来龙去脉后,通过一幅幅生动形象的三维立体字象解读,重现其历史和思想,映射出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基本特质,从而揭示其背后蕴含着的丰富而深刻的思想。
罗建平教授学识渊博,讲座内容丰富,既有深度又耐人寻味。课堂气氛生动活泼,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了知识和感动,从而回归文化本源。讲座结束后,有几位同学围着罗建平教授继续请教讲座涉及到的问题,罗老师都一一耐心给出解答。